第24章 (第1/2页)
02
胤禛是个性格清冷,敏感又多疑的人,可他又是一个爱其欲其生恨死欲其死的人,历史上他用人不疑,但是若有背叛那就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这样一个性性极端的人按理应该是很难相处才对,但是贾赦却与胤禛相谈甚欢。
其原因有两点,一:贾赦只是一个空头侯爵,并没有与朝堂有什么牵扯,贾赦朝堂唯一能称得上的牵扯估计就是贾政的女儿元春入宫当了个女官。
康熙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贾赦与前堂后宫都没什么牵扯,又只是个空头爵位,胤禛与他来往不怕被人说他结党营私,说不得还能让某些人放心放心。
二是因为贾赦是带着欣赏敬佩的心情与胤禛交谈的,自然的,他有没有用心胤禛自然能感觉得到,再一个,作为一个曾经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贾赦的语言艺术还是很过关的,所以两人相谈甚欢好像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贾赦和胤禛两个谈的其实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办实事的皇子,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对人讲的,所以胤禛和贾赦说的都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居多。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直隶顺天,河间两府因为去年山东灾民的流入,导致米价至今居高不下的情况。
胤禛显的有些愤世嫉俗,言语中对于当地官员的无能很是不满,也对无良商人很是愤恨,更对无力改变现状的自己不满。
贾赦想着粮价减不下来的原因除了是无良商人要赚黑心钱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如今的粮食产量过底,农民们每年靠天吃饭,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交了赋税后仅够自己温饱,所以才会一旦出现灾情就会变成现在这样,流入到各个地区只为能得一口吃的活下去。
不过他记得从前看过的小说中,似乎有提到过红薯玉米这些物种早在明朝就传入中原了,只不过是因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重。
“我好像在哪看到过,从国外传入的玉米,红薯,土豆都是旱地高产量的作物,在西方国家是主食,据说亩产量达到千斤以上。”贾赦如是说道。
胤禛想了想问道:“是不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这个?”
我去,“你这阅读范围也太广了吧?李时珍都看?而且还记得?”贾赦诧舌不已。不是说清朝的皇子都很苦逼吗?怎么在他看来胤禛都快给整成一本百科全了。
“我记忆力还行。”胤禛还是那么一副禁欲系的脸,但心中却不无得意,他的阅读范围可是比在人圈中名气很大的三阿哥胤祉还广,记忆力就更好了,虽然没达到过目不忘,但是他背下来的只要在回想一下却是能记得很清楚的,他要不是想低调做人哪里还轮得到胤祉来出风头。
贾赦无语:“你这是拉仇恨的吧你,就这叫还行?”贾赦翻了个大白眼:“算了,我还是吃个螃蟹压压惊吧。”
胤禛被贾赦这行为给逗笑了,贾赦被这灿烂的笑容给惊艳到了,只能说冰山一笑,威力巨大,贾赦忙把视线移开,虽然他是个弯的,但美色再诱人还是不如小命重要,胤禛这种人可不是他能肖想的。
“福建那边好像有人种植红薯土豆,再不然到广东临海地区应该能找到,这两样东西抗病虫害强,栽培容易,最重要的是耐旱产量又高。”
贾赦也只说了这么多,其他的不用他说胤禛也能明白,反正他又不打算去趟朝堂那些浑水,所以没打算掺和进去,只所以说给胤禛听也是因为胤禛将来会是个好皇帝,说不定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见贾赦没有说下去的意思,胤禛点了点头也就转过了别的话题,和贾赦聊起了孩子,只能说孩子真的是万能话题,很多时候都能聊,用来转移话题再适合不过了。
贾赦却突然想起来,不对啊,他刚才还在想要不要想办法把胤禛的长子弘晖给救回来,然后他刚才突然想起来,历史上弘晖是在康熙四十三年的六月初六没的,他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还是因为这日子太六了。
只是现在都十月份了,刚才胤禛还说起弘晖,那就是说这会儿弘晖还是好好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出现什么变故了呢?
反正不会是贾赦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因为贾赦他是在九月份才穿来的,离历史上的六月可足足差了三个月。
贾赦的目光再一次投向史鼎史鼐两兄弟,以及之前被贾赦怀疑过的太子胤礽,当然也不排除胤禛的后院有穿越女或重生女。
毕竟作为清朝最受欢迎的皇帝,胤禛一直都很忙,各种清穿小说中,胤禛的后院都被穿成筛子了,四爷从早到晚忙的很。
言情的从嫡福晋到侧福晋,格格,侍妾,丫鬟,宫女,*的就更多了,什么父子,兄弟,君臣,主仆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