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继位
随着常言正等人的落网,宣州悍匪案正式宣布结案,接下来除开任命宣州新指挥使外也就没其他事了……
当然,这是赵景从自己的角度看的,对于大臣来说可不一样。
自打重生,赵煚一直在回避一个极其关键且敏感的问题:继位。
要知道自赵大驾崩到现在,大宋已经有十个月时间处于无君主状态,这段时间以来,诸如薛居正、李昉、崔彦进等武都提及过此事,基本也都恳请过赵景继位。
问题是赵景一直含糊其辞,一直找理由拖着。
而他不点头,其他赵氏皇亲也不敢染指皇位,原因有五。
其一现在整个赵家就属赵景年纪最大,古人有长兄如父一说,宣祖赵弘殷、昭宪太后杜氏、太祖赵匡胤都已不在,那他现在就是赵家的话事人。
其二他现在不仅手握重权,而且还跟朝中大臣关系密切,这一点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包括太祖嫡系血脉赵德昭与赵德芳。
其三,赵家里面只有他曾追随赵大上过战场,后来还亲临前线主持沧州保卫战,既有政治基础,又有军功傍身。
其四,无论何时,赵景都很注重民生,就跟历史上的赵二本人一样,百姓也念着他的好,好比此次宣州一案,那些受难的百姓在名义上并不属于大宋,但赵景压根不在乎,该送葬送葬,该赔偿赔偿,等消息传开后又收获了一大波的民心。
其五,宋继五代乱世,赵大一朝尚未完成中原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尚未完成,北方辽朝占据燕云十六州,对中原构成庞大威胁,宋初政权依旧处于一个较为动荡的过渡时期,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位同时具备政治声望、军事经验的人物掌控大权才能君临天下,威服四方。
武相承,百姓归心,赵景这个继承者的身份可以称得上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在今天,秋收之时,百官于朝堂上再次提出了恳请他继位一事。
宰相薛居正高举请命,畅言道:“殿下,下官明白殿下思念太祖皇帝,可王朝更迭犹如这秋收秋种,循环往复。
饱麦熟了就需要收获再播新种,如今太祖皇帝驾崩近一岁,华夏大地自秦始皇建立帝制后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这么长的空白期,一不合周礼,二不合法度,如今各地百姓乃至北方辽国都对此事议论纷纷,若再无新君,下官恐怕会又有灾祸横生,为天下苍生计,下官以及各部官员联名上,恳请晋王殿下登顶大位以安国家!”
这一回,赵景没有再像以前那般四处找理由搪塞,而是先后跟赵光美、沈义伦、曹彬三人各自问了一个问题 “四哥,你觉得本王够资格吗?”
“副相,你觉得本王够资格吗?”
“曹相公,你觉得本王够资格吗?”
三人虽有疑惑赵煚为何独独问自己?但没想那许多,先后进言表示其绝对有这个格。
赵景向他们三人征求意见的原因在于赵光美是宗室第二人,除赵景之外就他讲话有分量。
沈义伦除了副相外还有太傅一层身份,虽然经过常年演化,到宋代时三公已经没啥实权了,但毕竟也是正一品的级别,赵大不封给别人独封给他也能说明沈义伦多有分量。
曹彬,除了皇帝外他就是现阶段的军事最高指挥官,此三人合计为宗室、政治、军队三方面的代表,但凡少一人点头赵景就会继续找理由往后退。
“既然诸位都同意,本王就自大一回,认了这张御椅。”
见他终于点头,朝堂百官顿时喜上眉梢,在旁侍奉的王继恩更是笑成了一朵花。
对他而言,赵二登基那他就有从龙之功。
可惜他并不知道赵二的皮囊里边装着的并非赵二的灵魂……
群臣很快就商定出了一个黄道吉日,九天后,北方秋种首日,虽说有些急,但旧土播新苗,寓意极好,再合适不过。
于当日朝后,各部官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了,两相着手准备登基、祭天的物品;户部向各地州县发布榜;兵部时刻做好准备,防止有人闹事;礼部派遣使者前往吴越国、平海军州(占据漳、泉二州的割据政权)以及辽国告知赵景将要登基的消息。
榜一传开,汴梁城内再次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气氛,街头巷尾,老人小孩,甚至是乞丐都在谈论此事。
“现在我能把那话收回来不……”眼瞅着因自己掀起的惊涛骇浪,赵景内心又开始发虚,他以前做过最大的官就是上学那会儿的小组长,一夜之间组长成了一国之君,这跨度刘邦见了沉默,老朱见了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