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爆发
尽管神宗对此次风波早有预料,但也不会想到形势发展的如此之快。
汴京城东京国子监内,监生们此刻正为城中流传的消息议论纷纷。大宋,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更加突出了国子监的教育管理功能。
整个宋朝,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在宋人的政治言说中,“共治”、“共理”之说并不鲜见,如彦博就曾对宋神宗说: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其实“共治”一说,《汉》也出现过,汉宣帝说,“与我共治者,唯良二千石(郡守)。”唐朝时,太宗皇帝也曾对群臣说:“朕与公辈共理天下。”不过,汉唐皇帝所说的“共治”(共理),只是将士大夫当成辅政之工具。
到了宋代,当士大夫向君主提出“共治”的诉求时,已经当仁不让地将自己当成治理天下的主体,而不是辅政的帝王工具。
而作为士大夫们实现政治诉求的根据地,国子监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更是保守派与改革派斗争的焦点所在。从国子监监生的争论中就可以看的出来,监生们对这些信息的观点也是分为了两派。
“你们听说了吗?现在整个汴京城的坊间因为最近粮价突然上涨议论纷纷。”话题由一个胖胖的监生引发,只见这胖子相貌猥琐,贼眉鼠脑一脸奸相。
“梁胖子,谁都知道你爹是开封四大粮商之一的梁正,这次的涨价你家的功劳也不小吧。”说话的监生面若冠玉、剑眉星目,洗的发白的儒衫穿在他身上更为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此刻,他的脸上毫不掩饰的带着对梁胖子一家的鄙夷。
“苏久承,你血口喷人。我开封梁氏是正经商贾世家,一直诚信从商守法经营,岂能任由你随意污蔑。”梁胖子看着苏久承那张英俊帅气的脸,恨不得上去踹两脚。
“是非自有公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苏久承不屑的冷笑道。
“久承兄,何必与梁胖子争辩?在小弟看来,如果没有开封府四大粮商在其中推波助澜,此次风波又如何会发展到现在满城风雨的地步?”苏久承身边的儒雅监生揶揄的暼了一眼梁胖子,然后笑着拉着苏久承道。
“徐兄高见。”苏久承抬起手向儒雅监生见个礼,以示对他的认同。
“徐浩轩,你跟苏久承两个破落户又能知道什么?此次风波是由于市易法而引起的,市易法的实质就是与民争利。要知道,此次粮价可是由都市易司的行人牙人商议决定的。”说话的是御史刘琦之子刘岩,刘岩见自己这边的梁胖子被苏久承两人说的哑口无言,开口向苏久承等人辩驳道。
作为保守派中坚的御史刘琦一直坚定的反对变法,作为刘琦儿子的刘岩对其父的政治主张极力赞同。在监生中坚定站在保守派队列中的都是以士族商人子弟为主,这些人都已刘岩等三品以上官员之子为主心骨。
刘琦话音刚落,周围的一帮监生就开始迎合着。
“朝廷实行新法是为了与民争利…”,
“新法是暴政、是朝廷敛财之法”
“新法不顾百姓死活”
……
那场面叫一个群情激愤。绝大多数监生都出声应和着,只有少数几个如苏久承徐浩轩一般的天资聪颖又赞同变法的平民子弟平静的看着领头的那几个监生表演着。
国子监的官员及博士们并没有人出来制止这些群情激愤的学生。而这一切,都落在一旁的亲事官眼中。
“我们要为百姓们讨一个公道。锄奸辟邪,以正朝纲。”
“贬斥奸臣,任用贤良”
“严惩罪魁祸首,以正视听”
…
“走,我们一起去市易司抗议”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这样的怒吼,然后,有人带头向着国子监大门走去,激愤的人群一见如此,便跟着向着国子监的大门走去。
据说北宋初年,有个翰林学士叫陶谷,在太祖身边担任起草各种公告的工作。时间一长,他认为自己有功劳,便向来太祖讨个高官做。
谁知宋太祖却认为,“翰林学士起草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有什么贡献。”陶谷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作诗自嘲,其中有两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就成了一句俗语,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宋太祖虽然对陶谷等人颇为不屑,但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鼓励重轻武,并留下了“不杀人”的祖训。他要求后世子孙继位时,都要在他留下的“誓碑”前发誓,其中的一条就是凡上奏章的士大夫绝对不杀,不管他写的奏章多么激烈,都不能杀。人即使犯了罪,通常也都是被流放了事。
因此种种,也就导致了这些群情激愤的监生有恃无恐,声势浩荡的向着都市易司衙门而去。
一边走一边还喊着
“惩奸除恶,以正视听”
“贬斥奸臣,任用贤良”
“锄奸辟邪,以正朝纲”等等口号真是不绝于耳。
苏久承徐浩轩边上站着的几人望着远去的监生的背影,又回头看向国子监官署,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沉思了良久,苏久承徐浩轩对视了一眼,然后用怜悯的眼神直直的盯着远去监生的背影。
抗议的人群一路走一路呐喊,周围听说缘由的士子也慢慢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使得队伍越发壮大。
这支全由士子组成的队伍走到都市易司衙门口时,整个都市易司衙门早已大门紧闭。此刻的市易司官员早已被刘猛带着皇城司兵圈禁在衙门内。
见此,领头的士子又提议去户部衙门,就这样,队伍又浩浩荡荡的向着户部衙门而去。
整个汴京城的官员士族商人都在看着事态的发展。
百姓们也都在平静的看着,对于百姓们而言,他们要的只是安稳幸福的生活。变法与否不在他们关心之列,他们关心的只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变法后,有些政策使得他们过的更好但也有小部分新法使得他们过的更艰难。本来百姓的态度是偏向变法的,但经过坊间小道消息的传播,半信半疑的他们大多选择了中立。
早已得到消息的户部官员在衙门口严阵以待。薛向身穿官服站在衙门口台阶上,神色平静的望着从远处走来的队伍。听到队伍中传来的口号,薛向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一丝讥笑。
游行队伍走到薛向身前五米处变停了下来,但口号声依旧响亮。
薛向上前一步,漠然的看着人群。看到薛向的动作,人群中的声音终于慢慢减弱最后归于平静。
“本官乃户部尚薛向,你等聚众扰乱我户部衙门,可知罪?”薛向沉声道,声音低沉却充满着侵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