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拳谱为心法意法总览。
本篇拳理不代表最终解释。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保持自己的思考,切勿思维固化。
(天下武功出少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二十四、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
(注释:只有松沉之劲,才能清脆玲珑;打時手要弛,打下要繃緊,收招要恢覆鬆弛。)
注释二十四详解:
在咏春拳法中,讲究松弛发力,在攻击时也要把自身的体重力量施加在敌人身上。
出招打人时要松弛,即将打中时要紧绷,打完收招后要松弛。
既是:出招攻击敌人时,需要在即将攻击到敌人的时候,方才紧绷肌肉发出全力。在此之前,身体肌肉只作牵引性的引导。
如果在出招时,尚未即将攻击到敌人前就紧绷肌肉,必然会浪费体力,同时会影响动能力的传导。
在击中敌人后,立即放松肌肉,切勿再紧绷手臂,才能快速收招。
出拳攻击,是讲究一个爆发力的。而人体的肌肉,在最松弛的状态到最紧绷的状态的变化速度,方为爆发力。在此区间两者要灵活变换。紧绷与松弛两个状态变换得越快,则出拳速度越快。
南派拳法有句通用的话,为:拳似飞陀臂似绳。
手臂是绳索,拳头是秤砣,而身体方为执绳索之人。当秤砣击打目标时会反弹,拳头亦是同理。
在咏春拳的出拳训练中,多数人都会先以慢速,松弛为主的训练基调去训练。
同一个动作连续做1000次到5000次,就可以形成初步的肌肉记忆。连续做20000次以上,才能形成初步的下意识。
按照一天最少的训练标准的500拳来算,也不过短短0天就可以形成。
而后随着肌肉记忆的产生,方会逐渐增加出拳速度和出拳力度。
在训练出拳时,会要求拳手把拳头打直,在打直的一瞬间松弛肌肉,利用肘关节(桡骨末端与肱骨下端)作为反弹收拳的功能机制。
逐渐练习熟练后,则可以开始进行拳风测试。
示例:
在相对较为无风的环境中点蜡烛,然后咏春拳手对着蜡烛出拳,此时伸直手臂的拳头距离与蜡烛距离为一拳,直至拳风能把蜡烛打灭。
当连续出拳十次,十次都可以打灭蜡烛时,再将拳手的距离拉远,直至拳头距离蜡烛一米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