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他的后脑勺 (第1/3页)
【扬州,柴桑】
孙权此时正在柴桑,原本打算坐等曹刘两家互掐,观望事态发展。
这个时候,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和鲁肃一起来到了柴桑。
诸葛亮是来结盟的,或者说白一点,来求援。
孙权并没有把这个使者放在眼里,毕竟诸葛亮才二十七岁,也不出名,连个像样的官职都没有。
刘备手底下是没人了吗?还真是,徐庶已经走了,关张赵都是武将,总不能让他们搞外交工作,剩下那一票阿猫阿狗,更是上不了台面。诸葛亮是荆州权贵的亲戚,代表荆州原有势力去谈判,确实比别人更加合适。
关键在于刘备现在是弱势的一方,属于落水狗,如果派出的这个人不顶事,孙权拒绝结盟,甚至从背后再来一刀——这事孙权是干的出来的——那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诸葛亮此行必须成功。
这是诸葛亮在历史舞台第一次正式展示才能的机会,如果不成功,那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刘备现在夹在曹操和孙权中间,已经无路可走,如果结盟不成,有很大概率被曹操一锅端,然后,所谓三国也就没有了……然后,吴明就可以把嫂子和小姨子都笑纳了,欢喜大结局……
据说,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大概意思就是:“老夫打着朝廷的旗号,专治各种不服,大军南下,刘琮这小子望风而降,现在我带了八十万弟兄,要来你家打个猎。”
说实话,这封信实在不合情理。
曹操本来要对付的是刘备,干嘛闲的没事恐吓刘备身后的孙权?就算有计划顺势拿下江东,那也应该先解决眼皮底下的刘备,等到拿下江夏之后,再收拾孙权不迟。
如果这封信属实,那只能说,曹操实在太飘了。在他心里,或许是把孙权当作了第二个刘琮。
孙权开了一个会,似乎还拿出了这封恐吓信给群臣看,然后宣布会议主题:现在怎么办?
群臣惊恐,降声一片。
甚至带头说要投降的还是江东元老,张昭。
这个张昭可是当年孙策的左膀右臂,孙策死的时候,还将孙权托付给他。
这样一个为孙家两代尽心竭力的厚道人,为什么要投降?
理由有三。
一,曹丞相不好惹,他代表朝廷,我们负隅顽抗名不正言不顺。二,之前还能凭长江天险抗曹,现在曹操占据了荆州,又有水军又有船,水陆并进,我们凭江而守的优势已经不存在,而且双方实力相差太多,打不了,没法打。
还有第三个理由,只是不方便放到台面上来说。像张昭这样的传统士大夫,其实跟荀彧很像,骨子里还是个汉臣。孙权割据一方,官职也是朝廷授予的,不过就是个讨虏将军,即便是向曹丞相投降,那也是归顺大汉,今后大家一起为朝廷效力,并没有什么道义上的问题。
当时曹操南下,荆州的刘琮本来还想搏一搏,被群臣劝阻,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所以,也不能指责张昭这一类人没有操守,道德败坏。
大家都说投降,只有鲁肃没有发言。
孙权起身准备去嘘嘘,鲁肃追到外面屋檐下。
这当然是有话要私下说。
孙权拉着鲁肃的手问:“你想说什么?”
鲁肃说:“这帮人都成不了大事。我鲁肃可以降曹,将军却不能降曹。我投降了,怎么也是个体面人,回头一样升官发财,但是将军你不一样,你投降了,去哪里,去干嘛,以后还能靠什么发财?将军还是早下决心,不要理他们。”
话说的很直白:曹丞相来了,各级地方官可能只是调个岗,你这个被中央盯上的省长,不一定有好下场。
省长孙权大喜,当即表示,还是你懂我。
诸葛亮也跟孙权见了一面,一番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而且不卑不亢,分析的头头是道,展示了非凡的外交才能。
论口才,诸葛亮在江东罕有对手。只是,并没有舌战群儒,张昭等人都没有跟诸葛亮见面。
说来也有意思,某人在里编排舌战群儒这个桥段时,孙权手下的陆绩质疑刘备的血统,说:“汝刘豫州虽中山靖王苗裔,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庸夫……”
清朝之后流传的版本中,诸葛亮的应对是:“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