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施粥,我们要不要先升起火呀?”冬青想得偏于实际工作,“我看这大棚搭得都跟别人一样,但我们人多,如果遇风遇雨恐怕不够,我们最好先加固。”
见几个女孩都点头,姚景熙合掌:“好!那咱们就这样,我的想法是咱们既分组,也分工——比如,有不少同窗是跟着邬举和邓工学技能的,她们可以先去加固棚子,跟着厨师钟大刀上课的,可以先生火熬粥。”
“这个可以。”女孩们都赞同。
协商一致,几个女孩分好任务,约定半个时辰后再碰头,便开始回到人群中,找到自己本组的小伙伴们,开始行动。
女孩儿们行动极快。
姚景熙站到人群前,对着围观众人高喊:“诸位!松林学院的赈灾棚,将在一个时辰后施粥放粮。先请大家散开,不要拥堵,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一个时辰后再过来排队。”
对比看热闹,施粥放粮自然更牵动着难民的心。姚景熙这样一喊,一半难民皆散开了,且有部分人听说其它棚已经开始放粮,忙跑了过去,一下子这棚前就只剩十几个还在看热闹的,护卫们的压力顿时减轻。
喻秋和袁芷围着大棚和周边转了一圈,用木头柱子圈定了范围,唤来几个护卫守住了四角,让他们若发现情况即时策应。接着两人又在棚内划分区域,商定每个小组各自要负责的领域和权责。
另一边,应笑筱带人将粮食货物卸下马车,清点数量,登记入册,估算这些粮食货物消耗的速度,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还和刘伯光派来的管事商定补粮的时间和流程。
冬青也带人开始加固大棚、起灶火、摆放桌子大桶大盆等,其他女孩则领取了食材,开始熬粥、和面做馒头。一切井然有序。
最有趣的当属冼妙菡和柴晶莹两人。她俩寻到了负责巡逻和安防的羽林卫郎将。
原本这个赵郎将是翘着鼻孔看天,完全看不上这群小姑娘。先是柴晶莹出马,学着父亲柴言的模样,笑眯眯地给赵郎将说了不少好话,摆出了一些大道理,将赵郎将架上了高台。
接着冼妙菡抬出了自己老爹冼昭,那个御史台的黑面郎君,对着赵郎将吓唬了一番。
两个小姑娘一礼一兵,直接把赵郎将搞得不上不下,一脸懵地答应了专门留一队羽林卫给她们用,直到两个小姑娘走了半个时辰后他脑子才清醒,“啧”了一声。
就这样,原本乱哄哄的赈灾棚,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安宁。几十个小女孩都忙碌着,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吵闹,不见丝毫混乱。
旁边其它赈灾棚里,那些高门世家的管事们眼珠子都要瞪掉了。亏他们当了几十年的管事,他们来得更早、人数更少,但对比自家棚里东倒西歪的凌乱模样,再瞅瞅人家小姑娘们,顿觉得自己的脸都被打红肿了。
谢晚凝收到了护卫传来的消息,抿唇笑笑,又悠哉悠哉地再煮了一壶茶。
至于那些受命藏在周围的各家仆从们,也飞快地将消息传回府上,至于主子们听到消息后是什么反应,他们不懂,但此刻他们是舒了一口气。
不到一炷香时间,灶火生起,女孩们开始熬粥,放上一个硕大的锅,下米,放水,为了控制粮食消耗的速度,她们不敢熬太浓稠,但放了少许肉末,再添上姜丝、葱花,格外鲜美。
有人砍柴、添柴,有人搅拌粥水,另一边架起大蒸笼,开始摆上女孩们现做的馒头。
另有两组女孩,分别拿出了针线和医案,开始给陆续前来的难民们缝补衣服、摸脉诊断。遇上一些受寒发烧、肚痛腹泻的,则搭了小灶,熬上几个炉子的药汤,再分发给难民们。
一个时辰后。
喻秋寻了一块彩绸,绑在一根竹竿上,一边挥舞,一边吆喝:“松林学院施粥放粮啦!”
周围早就有不少难民远远候着,见她吆喝,忙冲到最前面。其他人见状,也从更远处的营棚里涌了过来,一下子人头涌动、喧闹不已。
喻秋忙喊:“大家过来要排队,排队!一人一份,排好了,不能多拿!”
有几个高个子的女孩,脸上蒙上了白纱巾,身穿罩衣,一身利落打扮,拦在最前面维持秩序:“不要挤,都有都有,排队的才给,老幼妇婴都有份。”
而其他女孩们,同样的装束,则站在桌子后面,拿起大勺,准备开始分发食物。
桌面上的大木桶里,白粥飘香,硕大的竹编盘子上,馒头蒸腾着热气。
难民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响。